电话:13550462257
巴中人才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手机端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才开发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巴中发展

来源:巴中人才网 时间:2012-10-09 作者:巴中人才网 浏览量: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于欠发达地区巴中来说,人才资源更是加快经济发展、脱贫致富、改善民生、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资源,也是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现利用巴中市非公有制人才资源抽样调查和其他调查资料,对巴中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简析。

  一、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十一五”时期,巴中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眼区位条件改善,全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开放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巴中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2010年巴中市人均GDP达8618元,平均每年以11.5%的速度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粮食连年增产;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到“十一五”末,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年增加值达到55.49亿元,较“十五”末增长5.6倍;投资、消费、进出口全面启动。“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9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五”末投资总量的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较“十五”期间提高4.3个百分点,同时巴中市出口总额也由2005年的825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3万美元,年均增长达到42.6%。随着巴中市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

  二、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1、人才总量有序增长。“十一五”期间,巴中市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巴中现有人力资源(劳动年龄人口)达到248.57万人,人才总量29.8万人(含非公有制单位人才),其中党政人才1.2万人,占4 %;专业技术人才5.6万人,占18.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8万人,占6%;技能人才12.3万人,占41.3%;农村实用人才8.9万人,占29.9%,人才总量不断增长,较“十五”增加15.2万人,较“十五”增长1倍。

  2、人才素质普遍提高。“十一五”末,巴中现有博士学历的8名,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370人,比“十五”末增加了265人,占人才总量0.1%;大学本科生22801人,比“十五”末增加了14327人,增长1.7倍,占7.7%;大学专科生56677人,比“十五”末增加了30940人,增长1.2倍,占19%。

  3、年龄结构进一步年轻化。从各类人才的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的人才达13.2万人,占44.3%,较“十五”提高1.8个百分点;36-50的达14.7万人,占49.2 %,较“十五”提高0.3个百分点;51岁以上的有1.9万人,占6.4%,较“十一五”有所下降。年龄结构呈二、一、三状态分布,年轻化比重进一步提高。

  4、人才结构进一步改善。从专业技术人才来看:达高级水平的有0.32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为5.7%;达中级水平的有1.8万人,占32.1%;达初级水平的有2.2万人,占39.3%,三项结构比例为1:6:7,较“十五”的1:12:26有明显的改善,比例结构更趋合理。从技能人才来看:达高级工以上水平的人数有0.5万人,占3.7%;达中级工水平的有6.5万人,占49.2%;达初级工水平的有5.3万人,占43.1%。

  三、人才队伍的差距

  巴中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比较,巴中在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投入、人才效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每万人中人才仅有724人,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以及发达的市州;二是人才层次不高,巴中市各级各类人才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相当低,仅占7.8%。三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各类人才分布不均衡,表现在党政机关人才多,农村基层和生产一线人才少;一般性人才多,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少;四是巴中产业发展急需的旅游、商贸、物流、农业、畜牧专业人才不足,引领产业发展领军型企业家稀缺,瞄准国际国内前沿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匮乏,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呈逐年减少趋势,人才对经济的贡献率低。

  四、抓好人才队伍的具体措施

  “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纵深推进,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支持力度的加大,巴中即将形成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后发优势和潜在优势逐步显现,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绿色经济发展面临有利条件。在这样的市情下,巴中产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对巴中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人才工作纳入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围绕生态特色农业、清洁能源化工、生态红色旅游和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实施“重大产业链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巴中科技创新人才基地、巴中创业发展人才基地、巴中技能创优人才基地、巴中农村致富人才基地”逐步形成川渝人才汇聚集地,实现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人才质量显著提高、人才结构显著优化的良好局面,形成于巴中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门类的人才队伍。

  (一)统筹开发各类人才

  1、切实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党校轮训、基层锻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优化党政领导干部知识和专业结构,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后备干部,组织开展上挂下派、多岗交流、赴外培训等活动,并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一些战略职位进行综合考察,适时从后备人才中选出若干接班人。

  2、注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巴中市做强优势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及重大项目建设,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制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以人才开发带动产业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抓紧培养一批青年高级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每年在特殊优势产业领域和民生工程领域选送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内外高校、知名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实施考察、学术交流、专题研修、挂职锻炼,打造搞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形成一支能代表巴中市科技创新水平的骨干队伍。

  3、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研究机构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骨干队伍,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4、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围绕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制定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与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培训机构和知名高校合作,采取集中培训、挂职学习、导师帮教等方式,每年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小企业家到国内著名高校、知名大企业、先进地区进行能力培训或挂职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熟悉市场运作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巴中市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充分尊重企业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自主择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培训合作项目,并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5、抓好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联系工作。巴中是劳务输出大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资料显示,巴中市在外务工的人员每年不少于100万,占巴中市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强,这意味着外出务工群体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作为政府的“重头戏”。相关部门每年要定期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切实增加他们的劳务收入。同时,外出务工人员也是支撑巴中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这笔宝贵资源的潜在能量,通过建立外出务工人才数据库和通讯录,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全面掌握外出务工人员情况,互通信息,引导和鼓励他们运用外面的先进经验、技术、资金及致富信息,回乡创业,并在政策待遇、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税费减免、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1、大力吸纳紧缺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紧紧围绕巴中市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繁荣发展服务业等对人才的需求,重点集中在巴中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农业、能源、化工、旅游、商贸、物流、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岗位引进具有重点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专业人才。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引进渠道。建立柔性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和“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打破常规,学会借脑借智,加强人才柔性引进,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巴中创业,为一切关心、支持巴中建设和发展的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项目、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实施“领军人才开发计划”,依托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积极引进重点开发投资项目的核心人才,吸引和带动先关优秀人才以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力争引进一个核心人才,带动一批优秀人才,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形成一个优势产业。

  3、加强载体建设,大力引进优势人才。依托巴中工业园(恩阳)曾口化工园、市工业园东区(兴文)、通江工业集中区、南江工业集中区、平昌工业集中区,引进大量的企业和项目,项目落户园区,使之成为吸纳人才的重要载体和承接平台,鼓励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巴中创办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和工作站、产学研共建科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对现有的同类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检查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以专家带技术、以项目带资金,积极拓宽对外合作渠道,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做法,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特点,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在党政领导人才选拔任用上,继续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同时,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领导人才,每年拿出一定的领导职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选拔,努力形成优秀人才受重用的良好用人导向。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按需设岗,择优聘用,进一步完善评聘分开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使确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

  2、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才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才有地位。建立重在群众认可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将社会评价机制引入干部考察范畴,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党政人才。建立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探索资格考试、考核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法,开展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机制。建立重在行业和企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围绕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用,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3、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设立“巴中突出贡献人才奖“,作为巴中市最高人才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授予荣誉称号,给予重奖。完善各级配套奖励措施,规范各类人才奖项,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现金、股权或实物等多种形式重奖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使人才价值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使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能获得一流报酬。

  4、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对涉及人才的有关问题实行限时服务,承诺服务,开辟人才服务的“绿色通道”。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为各类人才特别是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提供适宜的居住条件。建立跟踪服务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网络,完善高层次人才疗养制度和学术休假制度。组织、人事、教育、卫生、公安等部门为优秀人才提供就医、配偶和子女上学及落户等方面优质服务,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条件,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

  5、营造联行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政策,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宣传巴中市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推动巴中市人民进一步树立创新伟大、创业崇高的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和谐的社会环境,给各类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巴中人才网 bzrcw.com】 巴中人才招聘与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电话:0827-5232733,手机:13550462257,18981684588 蜀ICP备09010584号-13 公安备案号:51190202000366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黄家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4栋2单元10楼 EMAIL:443092047@qq.com

ICP经营许可证:川B2-20231074 人力资源证: (川)人服证字[2023]第1500000223号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